40年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春潮涌动中横空出世,打开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开区“国家队”牢记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海安经开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投身现代化建设,闯出一条特色海安路。
走来拓荒牛
“开发大道”越来越宽广
田埂上走来“拓荒牛”。1992年,海安经开区呱呱坠地,从四个自然村起步,既经历了“人财两缺”的窘迫,也遭遇了“三无园区”的尴尬。奋斗者的脚下一滴汗珠摔八瓣,“七通一平”渐渐露出地平线,“园区模样”不断掀开面纱,催生了海安经开区从自办园区向省级园区的精彩跨越。
园区里走来“拓荒牛”。海安经开区靠江靠海靠上海,有产业集聚发展的区位优势,也有平台建设滞后、载体功能不强的“成长烦恼”。奋斗者的足迹里“五加二”成为习惯、“白加黑”日渐寻常,“东进开发”顺利推进,“产业新城”加速打造,支撑了海安经开区从农业园区向工业园区的成功转型。
项目中走来“拓荒牛”。海安经开区精心打造营商服务品牌,大力招引建设上市企业项目、外商投资项目、科创优势项目。奋斗者的字典里“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杨浦模式”引领产业跨江融合之先,“南北共建”绽放项目落地转型之花,推动了海安经开区向国家级经开区的强势跃升。
走进新时代
“开发大道”越来越壮丽
秉持“团结共干”。海安经开区在量质并举、齐头并进中赶超跨越、扛旗夺杯,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区域试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江苏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等。
秉持“创新实干”。海安经开区以创新的思路推动园区建设,以过硬的招数破解发展瓶颈,成功吸引中意海安生态园、苏台合作台商产业园落户,精心打造现代纺织、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三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商贸物流园、上湖创新区两大“区中园”,基本形成“一主一新一特”现代产业体系。
秉持“守制廉干”。海安经开区围绕园区高质量创新发展新要求,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系统优化投资环境、人居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法治环境,充分释放“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体制活力,让开发区成为宜商宜居宜业的幸福乐土。
走向现代化
“开发大道”越来越高远
聚力项目立区。海安经开区抢抓打造上海卫星城机遇,实施一批重大外资、跨境电商、“一带一路”等引领性项目,强化高端纺织、高端装备等传统产业补链强链,猛攻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招大引强,努力实现重大项目建设新突破。
聚力产业兴区。海安经开区深入推进大企业领航工程,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优质企业,扎实推进“智改数转”,构筑“产业换新、空间再造”新优势,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不断增创高端集聚、绿色发展新优势。
聚力科创强区。海安经开区持续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打造创新链,积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科创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全力打造科创赋能型现代工业园区。
聚力清廉固区。海安经开区提振“四敢”精气神,以过硬作风创造过硬成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合力打造廉洁经开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勤廉并举的政治生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安经开区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挺立时代潮头,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奋力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开发大道”。(洪剑儒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