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开始建设到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在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实现历史性突破,综合排名比上一年度提升90位,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奋进之路,也是一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之路。
在“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加快打造“1+2+N”现代产业体系(“1”是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2”是以光伏、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建筑装备、医药装备等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N”是建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宜春经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扎实成效,园区发展活力动力不断积蓄。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国内外重点行业展会、进博会、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等为重点,宜春经开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和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进园区外向型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分工,加大产业协同力度,吸引外资并购、参股本地企业,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等综合比较,选择福建宁德东侨经开区为对标合作经开区,并在产业对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方面相互赋能,加强区域合作,相继承接了东侨经开区的宁德时代百亿项目及宁德凯利、宁德新中远电子、新万霖(宁德)锂电等宁德时代核心配套项目投资落户。
同时,积极申报中日国际产业合作园区等开放平台,加强对宇泰新能源、赣锋锂业、鑫田车业、明冠新材等重点外贸企业,宜春时代、江西国轩、科陆电子等“两转”企业及志存锂业、益升华、科陆电子、迈斯特科技、密尔克卫等重大外资项目的调度和服务,并瞄准青年云抖音等项目,加大力度招引跨境电商项目,创新发展业态,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后劲。
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紧盯“1+2+N”主导产业,宜春经开区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出台《2023年产业赛道招商比拼大会战工作方案》,深入开展招商行动,按照“上游控、中游拓、下游争”思路,紧盯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合众汽车等头部企业核心配套商,不断补齐产业链条。
2023年,经开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优强项目6个。宁波震裕、合肥力翔、六和电子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见效,富临升华正极材料、国轩二期20GWh锂电池项目2024年投产。
突出发展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准确把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精准施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家、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31家;培育出科技领军入库企业1家,种子“独角兽”、“瞪羚”及潜在“瞪羚”企业13家。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活力动力
近年来,宜春经开区坚持把改革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岗位设定从“铁饭碗”向“聘用制”迭代,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干部选任从“凭资历”向“凭能力”升级,人才引进从“多领域”向“全领域”覆盖,创造性使用人才专项编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共招聘23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一线岗位。
同时,深化“全链协同审批”改革,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投资工业类建设项目全链协同审批实施方案》,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企业。目前已有宜春时代、一欣能源、六和电子等22个项目实施了“拿地即开工”。据江西电视台专题报道,宜春经开区工程建设项目并联申报率为100%,联合验收率为100%,审批办理逾期率为0。
此外,宜春经开区深化“四个一”政务服务帮代办,探索企业全生命周期全程帮代办。在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后,指定工作人员对接新落地企业登记注册、项目立项、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业务,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引导企业做好下一阶段审批前各项准备工作,并做好全程帮代办工作,助力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该举措入选江西省开发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群山环抱,满目翠绿,宜居宜业的所在也有着宜春经开区不遗余力的努力。出台《工业项目用地及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宜春经开区对项目用地规模、供地价格、投产期限等入园相关事项进行严格把控,明确用地规模50亩以下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再供地,鼓励进驻标准厂房,并鼓励土地闲置企业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样化的供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拉高思想标杆,提高环境质量。2022年以来,共召开15次党工委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制定多项环保机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深入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蓝天提升攻坚战、净土提升攻坚战等,并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此外,宜春经开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屋顶光伏建设,推动园区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全面稳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锚定目标精准发力,鼓足干劲奋勇争先
奋楫扬帆再出发,担当实干踏征程。宜春经开区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做好强信心、稳增长、惠民生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挺进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20强,为宜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具体将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围绕重大项目招引,打好产业赛道招商大会战。紧盯新能源、光伏、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赛道,全区动员、全员参与、全面出击,加强调度督促,进一步掀起产业赛道招商大比拼热潮,针对重大外资外贸、“三类500强”项目,进行“精准式”“靶向式”招商,紧盯在谈重点项目,加快项目引进落地步伐。
二是融入国家开放格局,持续提升宜春经开区产业发展水平。以国内外重点行业展会、进博会、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等为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进园区外向型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分工,加大产业协同力度,吸引外资并购、参股本地企业,提升宜春经开区锂电等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瞄准外向型经济发展,持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围绕提升宜春经开区外资外贸等工作,狠抓服务效能提升,全力降成本、优环境,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外经营者备案登记做到“一站式”办理,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商务、海关、外管、税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优化审批流程,及时兑现各类扶持政策,为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破解融资难的困境上提供支撑。(李子晨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