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南方谈话”到其挥笔写下“开发区大有希望”,再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扎根,承载着拓荒精神的经开区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其中一员,山东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走过了一段不凡之路。
时间回溯至1992年12月,位于章丘城南的一座三层小楼拔地而起,明水经开区便是从这里开启了逐梦之旅。从此,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们在这里开疆拓土,一条条道路、一座座工厂、一片片园区、一幢幢楼宇……每一座建筑的拔地而起都凝聚着明水经开区人的智慧和汗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印记,记录了时代变迁的华彩和璀璨夺目的乐章。
从最初在1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勤勉耕耘,到在93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内深耕细作,再到形成西、北、东三大片区154平方公里的发展规模……虽然时代变迁赋予了明水经开区不同的使命,但一幅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却跃然纸上。在经历了初生的期盼和创业的艰辛、感受了建设的热潮、见证了发展的高光时刻和蜕变历程后,明水经开区从一片荒芜之地成长为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2023年明水经开区规上工业营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多美元,进出口总额超百亿元,用一份优异的“成绩单”诠释着30余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奋进之路。
回顾这段辉煌之旅,梳理这份“成绩单”,其中饱含着明水经开区人“哪里需要开发就到哪里去”的使命情结。一批又一批的经开区人正是凭借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顽强斗志,不断拓荒、奋勇前进。
敢于亮剑,奋楫争先。冲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经开区人披荆斩棘。很多从事招商工作的同志都认为招商引资是“天下第一难”。招商引资是一部贯穿古今的“百科全书”,从事招商的人既要对“家底”了然于胸,还要对投资者“投其所好”;既要能言善辩,还要学会谈判技巧;既要钻研专业学识,还要了解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知识;既要有“死缠烂打”的“厚脸皮”精神,还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心态……
明水经开区从成立之初的“广撒网”式招商,到2001年设置招商局,逐步开启专业化招商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2005年,明水经开区成立了12个专业招商队伍,迎来招商引资规模的大幅增长。这期间,中国重汽、可口可乐、山东银鹭、中集车辆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2013年,明水经开区又迎来了一个重大时刻——为适应招商形势的新变化,设立经开区投资服务中心,开启了新时代招商之路。2015年,明水经开区投资服务中心更名为投资促进中心,更加体现了经开区的招商方向趋于精准化和专业化。时至2020年,明水经开区推行“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模式,投资促进部应运而生,市场化思维、专业化招商理念更加凸显。沧海桑田,时代变迁,虽然运行机制不断迭变,但一代又一代经开区招商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薪火相传,招商人敢于“啃硬骨头”、勇于亮剑的冲锋精神始终不变。正是这样一批先行者,才成就了当前明水经开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主引擎地位,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华润雪花啤酒、临工重机、百度标注和百度智能云(济南)智算中心、山东健康集团智慧医药仓储物流园等成为明水经开区改革以来招商引资的代表作。
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争先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经开区人勇往直前。成立以来,明水经开区经历过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艰辛,但始终保持着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勇气。从1992年12月成立,十年磨一剑,到2012年10月迈入“国家队”行列,成为济南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经开区,再到如今的三十而立,明水经开区以鸿鹄之志书写着开拓、创新、奋进的非凡答卷。规上工业企业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余家,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元。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试点项目、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先进机械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重型汽车特色产业基地……一串串数字、一项项荣誉、一组组成绩,诉说着明水经开区30余年的发展变迁,但唯一不变的是明水经开区“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争先精神。
(邵志媛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