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批山东省滨州市小型微型创业孵化基地公布,山东邹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位列其中。作为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的以大数据终端应用为主要业态的产业聚集区,该基地通过培育及引进一批互联网、物联网等优质企业入驻,实现人才、产业创新孵化,打造生产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数字经济新生态。
加强基地建设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近年来,邹平经开区做强“硬件”,做优“软件”,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立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邹平经开区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积极推进业务办理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和简便化,承接省市县权力事项137项,设置快速办理通道,重点问题、焦点问题特事特办,真正实现让群众“只跑一次”。为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邹平经开区积极构建网格化治理体系,并成功运用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同时,深入开展运输行业规范管理、餐饮行业卫生集中督查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维护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与此同时,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企服务大走访”、政银企对接会、企业家座谈交流会等系列活动,邹平经开区成功搭建起与企业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全面掌握辖区企业的经营状况、面临问题和发展需求,推动各项惠企利企政策落实落地,邹平经开区定期开展“问需于企”“问策于企”“问效于企”等行动,广泛收集了解企业基础配套、人才保障、金融服务等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区真心实意、主动热情、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氛围日渐浓厚。
为更好打造经开区商圈,弥补三产短板,邹平经开区积极谋划服务业发展,按照“一体两翼一平台”城市空间新格局的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了工业邻里中心东、西两个城市配套服务片区,打造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同时,着力引进一线、轻奢品牌并做大消费规模,形成品牌首店集聚地和品质消费新高地。项目建成后,将与周边产业集群互补、联动发展,形成生产、生活、消费循环经济圈。
在打造商圈的同时,邹平经开区还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以邹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致力于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经开区。作为发展区域生产力、涵养城市软实力、厚植文明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邹平经开区2023年投资3000余万元,对水电暖、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在路口节点、居民居住集聚区打造口袋公园、城市小品,将新玛特广场改建成为全市最大的智慧停车场,增设100余处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公益广告宣传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市容市貌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有营商环境的日益优化,还要有人才队伍的持续建设。按照“管委会+公司”模式,邹平经开区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率先在滨州市完成了工作机构优化调整、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等各项改革任务。为推动人员能力和岗位相适宜,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强化借力外脑,构建人才智库。
不仅如此,邹平经开区还深入开展干部思维训练,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工作规范、工作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重点突出提升招商引资、为企服务、对外宣传、营商环境建设等急需紧缺内容,全面加强机关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围绕学习内容,经开区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全员大讲堂”“全员话发展”等系列活动,推动全员实现精神面貌、境界担当、专业素养、发展质效、服务效能的有效提升。
(洪剑儒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