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新乡经开区: 凝聚改革优势 奏响奋进强音
时间:2024-02-22 09:25 作者: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大项目接连签约落地,投产速度不断刷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延续增势,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全市领先,“国际范儿”越来越足……奋进十余年,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改革再深化、发展再提质、能级再提升”为目标,坚持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定位,树牢“项目为王、企业至上”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持续贡献“新”力量。

着眼未来,新乡经开区仍将改革阔步不停、开放大门常开,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踔厉奋发、蓬勃向前。


以改革优环境

企业发展信心足

沿新长北线向东,国道107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临境而过,高楼林立,厂房密布,短短20余年,新乡经开区从一片盐碱荒滩,成长为一座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

然而,长期的高速发展,使经开区面临着新的矛盾:总体土地紧张与部分占地项目长期闲置低效的矛盾,优质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与小地块土地供给缺乏的矛盾,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与本地下游产业链配套不足的矛盾。


破题解难,唯有改革。

数月前,距离经开区管委会不远的一处土地上,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土地闲置,杂草丛生。如今,智能化厂房拔地而起,机器轰鸣,万仕衡通年产2万吨智能化矿山设备项目边建设边投产,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5亿元。

把低效用地“腾”出来,将优质项目“装”进去。新乡经开区大力开展低效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整治,摸清底子、开好方子,加快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先后盘活低效闲置用地4000余亩,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预留空间。

改革,改什么?“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新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刘文君介绍,聚焦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诉求,新乡经开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力保障土地、能源、资金等要素供给,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辖内企业满意度、域外企业吸引力均大幅提升。

新乡经开区践行“马上办理、马路办公”理念,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首席服务员走访企业活动,建立健全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督促督办、考评奖惩四项机制,形成问题收集、整理、研究、交办、反馈、回访工作闭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在全省首创企业服务平台——金牌管家企业服务中心,着力打造移动的政务服务大厅,通过整合政府与第三方专业机构资源,对企业精准实施“一对一”服务,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以最短的时间上门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短短15天,河南华洋纸塑包装有限公司就收到了中原银行1.1亿元的授信融资,解决了企业的难题,公司财务总监宋国鹏直夸金牌管家“真高效”。

壮大优势产业,扶持新兴产业,新乡经开投资集团还参与成立规模10亿元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投资发展基金,首期设立3亿元,通过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资本助力新乡地区产业转型发展。

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新乡经开区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推动审批流程再造;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各类相关许可证信息加载到行业综合许可证中,实现“一证准营”;创建全省“综合窗口”改革试点,将区属8个部门的377项行政权力事项纳入综合窗口进行无差别集中受理,企业、群众办事从“多窗受理”转变为“一窗办结”。


以招引添动能

项目建设势如虹

营商环境的优化加速了产业集聚的进程。短短两个多月,新乡经开区平原湖畔的200多亩闲置土地摇身一变,成为规划得满满当当的专精特新产业园区。与其他园区“先有规划、后引项目”不同,新乡经开区的这一园区可谓“水到渠成”。

“我们在与一些企业洽谈合作时发现,其中不少企业都符合专精特新要求,这才有了规划专业园区的想法。”新乡经开区商务局局长代乾说,该区从众多签约项目中筛选具备专精特新培育潜力的优质企业,盘活集中连片的闲置土地,谋划打造了专精特新产业园区,不仅为企业提供更加适配的配套设施和园区服务,还将为入驻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诊断、申报等工作。

更令人感慨的是,园区刚刚开建,马上就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入驻意愿,询问园区二期的建设进程。

正是招商的多点开花,才有了项目排队、产业聚集的亮眼成果。

近年来,新乡经开区把招商引资作为扩投资、优结构、促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聚焦高科技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服务“2+1”主导产业,以及生物经济、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产业,编制产业发展图谱,明确重点方向、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增强集群招商的针对性、实效性。

与此同时,新乡经开区出台全员招商活动工作方案,鼓励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联系在外经商的亲友,推广招商信息,引导客商到经开区投资兴业。在坚持大员招商和全员招商的同时,设立了5家专业化产业招商公司和驻长三角、珠三角两个招商联络处,聘请4位产业发展顾问,与30余家商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招商组织构架,打造一支庞大的招商引资“正规部队”,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3个多月前,秉承“项目为王”理念,新乡经开区赴粤港澳大湾区找项目、抢机会、拼经济,现场签约近200亿元。

回顾2023年,新乡经开区无论是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还是各类经营主体数量及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同比增速均位于全市前列。

为了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建设、早达效,新乡经开区大力推行“全流程代办、全过程服务、全要素对接”的“三全工作法”,不断刷新项目建设速度。专精特新产业园首期入驻6家企业,全部是从2023年9月中旬才开始接洽的,而随后的签约、规划、拿地、开工,整个过程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大招商风起云涌,大项目纷至沓来。如今的新乡经开区随处可见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集聚起发展的新增长点,凝聚起新乡经开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开放促创新 产业提质潜力足

产业集聚也加速新乡经开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2023年5月,经过12天的运行,一辆满载哈萨克斯坦农贸产品的国际货运班列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缓缓驶入位于新乡经开区的国际陆港铁路货运场站。从空车返程到满载而归,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中亚线路开启返程班列常态化,实现国际货运班列从之前的“重去空回”到“重去重回”的良性发展。

自2018年首次开行,中欧班列(新乡号)已相继开通中亚、东欧、西欧、东盟线路,实现铁海联运无缝对接。2022年,河南省5地6列中欧班列首次悬挂“中豫号”统一标识,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成功打通“北上、南下、西行、东出”四条线路并实现常态化运行。

2023年前10个月,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延续增势,其中中亚线路开行78列,实现省定目标的97.5%,同比增长126.47%;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09列,同比增长62.7%。

既不沿海又不“靠边”的新乡经开区正变得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引进来、走出去”的不仅是资金和货物,也有创新和技术。

新乡经开区先后与绍兴柯桥经开区、苏州吴中经开区、威海经开区、滨州经开区等东部国家级经开区签订战略友好合作协议,打破区域合作瓶颈,探索“基地+公司+项目”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差异化共赢发展。

由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河南省现代轻纺产业联盟不久前在新乡经开区成立,未来将在链接群链资源、深化产业协同、促进有序竞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河南省现代轻纺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新乡经开区规划建设了总投资200多亿元、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的绿色纤维专业园区,不仅吸引了新乡化纤、中纺绿纤、香港飞胜集团、护神特织等2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还有中纺院中原分院、白鹭新材料研究院、新乡天铠特种防护服研究院3家研发平台入驻,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利用绿纤原料优势积极向无纺布、消毒湿巾、天丝面料等下游产业链延伸。

“我们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高频滤波器的国产化,在打破国外垄断的同时,有望推动滤波器芯片价格大幅下降。”河南科之诚第三代半导体碳基芯片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波玮说,该公司研发的高频射频滤波器已完成核心技术攻关,即将实现量产。2023年年初,该项目从全国2800多个技术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由科技部主办的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优胜奖,并被推荐进入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备选库。

截至目前,新乡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和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62家和128家,各类研发平台达110家。该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拥有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关村e谷新乡创想基地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居新乡市第一。

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新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王景书信心满满地表示,新乡经开区管委会将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标准,倾力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锚定“雅在经开、丝路新城”发展方向,围绕“大项目落地、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开放高地”工作重点,担当实干,砥砺奋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刘  明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