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芜湖经开区:勇立皖江潮头 奋进“四个经开”
时间:2024-01-31 16:51 作者: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2024年是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十而立”后开启新篇章的第一年。三十余年乘风破浪、砥砺奋进,在长江之畔拔节生长的芜湖经开区日新月异,铺展开一幅“活力经开、科创经开、品质经开、暖心经开”的美好画卷。

这里是经济发达、产业兴旺的“活力经开”。作为安徽省和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个国家级经开区,芜湖经开区在1993年成立之初,管理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1995年地区生产总值仅有8亿元。如今,芜湖经开区管理面积扩大到138.28平方公里,预计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在740亿元左右,是1995年地区生产总值的92.5倍,已从成立之初的“经济小区”变为“经济强区”。

如今,芜湖经开区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6+1”现代产业体系,呈现出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为主,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5万家,累计35家世界500强企业、120多家上市公司在芜湖经开区投资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引领性的行业龙头企业:奇瑞集团连续21年实现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海螺型材连续多年位居塑料门窗型材行业全国第一,信义光伏超白压花玻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30余年来,芜湖经开区开放创新行稳致远,累计吸引163家外资企业入驻,累计与18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经济外向度、开放度居安徽省及中西部地区前列。2023年奇瑞集团汽车出口销量达93.7万辆,同比增长101.1%;奇瑞在全球建立了六大研发基地、10个海外工厂;奇瑞、伯特利、安瑞光电等公司投资建立11家境外公司。芜湖经开区还创新“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新模式,推行“芜湖—洋山”长江支线运输航线共舱管理新模式;对芜湖港采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通关模式,确保7×24小时通关。

这里是创新驱动、人才集聚的“科创经开”。经过30余年的发展,芜湖经开区已拥有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和高能级发展平台,目前拥有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18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64个,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此外,芜湖经开区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优先发展主战略位置,2023年新引进领军人才22人、高端人才236人,各层次人才招引数量均居芜湖市首位。

这里是生产发展、生态优美的“品质经开”。2019年,芜湖经开区成功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实现了从“厂房林立”到“产城融合”的转变。坚持“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的生态文明理念,打造“山水相间、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城市场景,规划建设高品质国际社区、未来社区、梦想社区,引入高端教育医疗商业配套,力争到2025年底将“三湖”区域建设成为城市科创走廊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这里是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暖心经开”。30余年来,芜湖经开区以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坚持走“为民造福暖民心”的共享发展之路。不断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用心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各类学校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与芜湖市一院全面共建城市紧密医疗联合体,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全面提升。2023年全区统筹开展13项暖民心行动,累计新建35处暖民心项目点位,完成39项民生实事。

下一步,芜湖经开区将持续树牢长三角一体化意识、省域副中心意识、首位产业意识,当好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主阵地和产城融合新典范,不断朝着“四个经开”的美好蓝图砥砺奋进,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白舒婕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