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南昌经开区:驭风而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4-01-30 15:33 作者: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作为江西省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西省乃至中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经过30余年的建设发展,南昌经开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已成为中部地区开放程度高、产业集聚能力强的区域之一。如今,南昌经开区正切实肩负“工业主平台、城建主阵地”的重担,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祥和的良好局面。

干事创业深耕细作,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从1992年设立,到200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0亿元,历经30余年的艰苦创业,南昌经开区产业格局实现三次华丽蜕变。在此过程中,新能源产业链的日益壮大是南昌经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脚注。

2021年以来,南昌经开区先后涌进了投资150亿元的欣旺达动力电池、投资120亿元的江铃新能源整车制造、投资100亿元的华创新材超薄锂电池铜箔等一批头部企业优质产业项目,总体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发展趋势,在朝着千亿产业集群目标迈进的征途中迈出了铿锵步伐。

创新驱动活力无限,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在发展过程中,南昌经开区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打造了海立、麦格纳等一批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培育了江铃新能源、西林科等一批“5G+智慧工厂”。借助辖区大学院校集聚优势,全区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江西财经大学等20余所院校与区内重点企业构建定向人才培育合作机制。如今,全区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已拥有各级各类研发机构200个,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80家、高新技术企业225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依托优势培育平台,双向开放持续深化。对外开放通道是经开区开放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为此,南昌经开区抢抓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借助“一区三口岸”地理位置,依托辖区南昌综合保税区、昌北国际机场、龙头港码头、昌北铁路物流园等强大优势,大力培育对外开放的功能性平台,持续推动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如今,越来越多的“南昌经开造”产品在国际市场“扬名立万”:江西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制造的百路佳汽车已出口3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土耳其等国家的大街小巷;江西前海国信电子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经核准出口商”认证,使出口业务迅速拓展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南昌经开区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达5869万美元。

改革增强内生动力,营商环境助力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路上,南昌经开区始终坚持纵深推进全领域改革。

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南昌经开区贯彻落实江西省“1269”计划,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仅2022年至2023年就新增3家上市企业,其中区内企业江西国科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百通能源成功上市。大胆创新,坚持先行先试,南昌经开区积极探索“企业自愿、政府补贴”的投保模式,在国内首举首创、率先实施辖区上市(挂牌)企业及拟上市企业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全覆盖,为更好服务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探索出新路径。

同时,南昌经开区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着力推动政务服务效率提升、行政审批减时增效、助企纾困解难题,全力以赴助力企业发展。截至目前,依申请网上可办政务服务事项1118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全程可网办事项1011项,全程可网办率90.4%。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小时,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间缩减为74个工作日,累计为5867家企业兑现政策资金24.06亿元。

30余载风雨前行,南昌经开区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南昌经开区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人才的投资首选热土,继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洪剑儒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