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合肥经开区:立足“稳”与“进”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时间:2024-01-23 09:44 作者: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和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随着南方谈话的发表,国家开放战略从沿海扩大到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1993年春,合肥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的决议》,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改革中破土而生。

三十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合肥经开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书写了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史上的工业化、城市化传奇篇章——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享有合肥市“工业发展主引擎 创新发展新高地”、安徽省“工业第一区”之称。“十四五”以来,合肥经开区昂首迈进“二次腾飞”新征程,南北双城驱动,世界级集成电路、世界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两大产业集群并发,正朝着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级现代产业园区目标奋勇前行。在2022年、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合肥经开区分别位居全国第6位、长三角第3位,在“稳”与“进”中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开放开发 取得突围突破

30年来,合肥经开区始终坚持项目是生命线、带领群众致富是立身之本、改革创新是永恒主题,团结拼搏、艰苦挺进、改革创新、无私奉献,闯出了一条“在内陆城市开放开发搞工业,跳出老城建新城”的发展路径。

建区初期,除了一支队伍,合肥经开区几乎一无所有,面临“无土地、无政策、无资金”的艰难困境。为了生存,经开区自办企业、自营经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建框型大道、明珠广场、标准厂房,在绝境中拼出了一条生路。同时,早期入区的企业家们,毅然决然选择经开区、投资经开区,与经开区创业者们同患难、共甘苦,为经开区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经开区的发展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合肥经开区时刻牢记初心使命,锐意创新、大胆实践,在发展道路上探索出很多可示范可复制的创新之举。1993年,开办新城社会化公司、新都贸易公司、香馨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创新“管委会+公司”模式,“自我造血”谋发展。1997年,创新“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体改方案”获批,为全国经开区行政体制设置提供了全新样板。2002年,创新“两个安置”“三个转变”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特色做法,被商务部向全国复制推荐。近年来,经开区全面推进“创转升”行动,实施“亩均效益”改革,腾挪盘活土地,导入新产业、新业态,为全省创造了先行先试经验。

 

始终敢拼敢创 实现并跑领跑

30年来,合肥经开区从依托母城、滚动发展,到承接转移、逐步壮大,再到创新突破、并跑领跑,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建设的主力军。

——抢先布局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建成世界级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新产业集群。大众整车制造基地、数字化销售总部、大众软件公司、智慧物流、核心零部件配套等全产业链项目全面建设;蔚来汽车南北联动,北区核心配套项目全速建设,实现新能源整车产能60万辆。集成电路已落户企业近百家,以长鑫存储为龙头,加快实现集成电路供应链国产替代。生物医药落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代表国际先进水平。一手抓绿色发展,一手抓新一轮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为传统产业赋能升级,合肥市5家世界“灯塔工厂”,合肥经开区独占4席。

——毫不动摇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进大院大所合作,与清华、天大、哈工大、大健康研究院、新材料研究院等共建多家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重大科技成果攻关、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其中,大健康研究院全面建成,拥有全球顶尖团队,一批第三代生物医药企业孵化成型。按照自然生态、生活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生态的融合理念,打造“两湖科创圈”,建设科技园,21个高品质园区共400万平方米,集聚了2000多家高潜力科技创新企业,2022年产值近1500亿元。

——一如既往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在合肥经开区,“五大开放平台”高速发展,合肥经开综保区排名全国前十;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经开区块以占全市0.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25%的进出口额;新桥机场稳定运行多条国际货运和客运航线,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深度参与合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运行。2022年,合肥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进出口205亿美元,占全市的38%、全省的18%;拥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93家,外向型经济水平迈上新高度。

——坚定不移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合肥经开区提出,产业就是使命,营商环境就是生命。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合肥经开区把制度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对照营商环境18个具体维度,为企业提供更加主动专业的服务,把握市场主体真实需求。特别是建成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高水准、国际化的科创平台、开放载体、教育医疗、城市功能配套等,已成为经开区留得住人、留得住GDP、留得住产业链高端领域的重要保障。

——攻坚克难推动新区全面建设发展。2013年,合肥经开区“挥师北上”,搭建新桥科创示范区建设主战场,累计投入250亿元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加快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布局前沿产业,推动大项目建设,成为发展世界级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战略新高地。当前,示范区已进入全面建设发展新阶段,正加速“港产城乡”融合发展,聚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科创型产业高地、国际化生态新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合肥经开区始终铭记经开区的初心使命,庚续改革创新基因,进一步依靠改革开放、创新创造不断破解各种发展中的难题,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继续为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勇挑大梁,为改革开放积累经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张和允 李长龙)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