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青岛经开区:勇立潮头搏浪行 砥砺奋进启新程
时间:2024-01-15 10:23 作者: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85年3月动工兴建,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现管辖面积478平方公里……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一以贯之的改革勇气、蓬勃喷涌的创新活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时不我待的干事激情,创造了让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昔日的海滨渔村已成长为宜居宜商的开放型现代化国际新城区。

40年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一代又一代青岛经开区创业者,不断探索创新,推动青岛经开区由蹒跚起步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走出了一条自我积累、外引内联、合作共赢的良性互动发展道路,使青岛经开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回顾这段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探索起步阶段(1984年10月—1992年4月)、调整成长阶段(1992年5月—2001年2月)、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3月—2012年11月)、转型升级阶段(2012年12月至今)。四十年筚路蓝缕,四十年春华秋实,青岛经开区亮出了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经济实力更强,发展质量更高,发展活力更足,营商环境更优,发展魅力更大。

 

数据彰显,经济实力更强

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青岛经开区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现代化综合功能区之一,以占青岛市4.2%的陆域面积,创造了青岛市1/4的工业总产值、1/5的GDP和1/6的外资。截至2023年末,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3000亿元,是1984年的1000多倍;外贸进出口超3000亿元,是1984年的5000多倍。

同时,青岛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连年位居全国经开区前列、全省首位。先后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示范试点、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获评“中国经济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等称号。一个个沉甸甸的“国字头”金字招牌,注解着青岛经开区四十年风雨兼程、艰苦辉煌的创业史、奋斗史和发展史。

 

立足实业,发展质量更高

建区以来,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发展路径,青岛经开区重点培育港口、家电电子、汽车、石化、造修船、海洋工程“六大产业集群”。其中,家电电子、石化、汽车、船舶海工四大集群产值均占青岛市的半壁江山,家电电子产业基地成为青岛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成功创建家电电子、船舶和海洋工程、软件和信息服务3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汽车整车进口口岸。

坚持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措并举”,青岛经开区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30%。青岛市首批47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和24条重点产业链30家链主企业,青岛经开区分别占36%、40%。芯屏产业垂直崛起,青岛市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产业园区揭牌,总投资2300亿元的47个重点项目正加快推进,千亿级芯屏产业集群已然成势。

 

凝聚合力,发展活力更足

奋进40年,青岛经开区辖内集聚起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西海岸综合保税区、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等国家级园区,政策优势叠加效应显著,区域发展活力强劲。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面积52平方公里,全部位于青岛经开区,是三个片区中面积最大、承担试点任务最多的片区,获批以来探索形成285个创新案例,12项试点创出全国经验,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截至2023年末,全域拥有企业类市场主体11万余个,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0多个,外商投资企业3000余家。拥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21所高校及研究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职业院校,香港耀中国际学校、万达国际学校等多所国际化学校;经开区人才总量达50.32万人,其中在校大学生约16.5万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6人。国家级重点人才平台载体34个,省部级126个,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区域内的前湾港是青岛港的主港区,拥有11个全国最大水深的集装箱专用泊位,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位居东北亚之首。其中,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世界首个“氢+5G”智能绿色码头,建成全球首条智能空轨。耕耘不辍 营商环境更优

40载耕耘,青岛经开区的营商环境也显著提升。2020年8月,根据省、市统一决策部署,青岛经开区启动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行“两剥离一加强”,即剥离所有社会职能和开发运营职能,加强经济管理职能,全面承接200余项经济管理权限,实现“开发区的事开发区办”。

改革以来,青岛经开区坚持市场理念和生态思维,依照“管委会+”思路,大胆探索“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模式,试行与属地街道“深度协同作战”、与主题园区“联合招商服务会商”、与省内外园区“合作共建”等系列机制,持续探索新形势下国家级经开区与行政区、平台公司、属地街道、主题园区融合发展及省内外园区联动发展新模式。

其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推行取消施工图审查、区域评估、模拟审批、联合验收等改革举措,全国首创“一证(照)通”,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59类行业申办材料减少35%,审批环节减少56%,办理时限缩减32%。重点项目建设频刷“青岛速度”,总投资475亿元的青岛光电产业园,一期仅1年即实现生产线点火投产;总投资81.7亿元的京东方青岛基地项目30天完成近2000亩土地清场,10天完成开工前各项审批手续,提前63天封顶,从开工到量产仅用13个月;总投资100亿元的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一期办公楼仅用57天即完成主体封顶,二期餐厅仅用40天即完成主体封顶,一年正式竣工并具备投产条件,频刷全市新型工业厂房建造速度。

 

新颜焕发 发展魅力更大

历经40年,青岛经开区更加幸福宜居。坚持绿色集约发展,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顺利通过验收,青岛经开区也是全国首个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国家级经开区。

胶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隧道2011年正式通车,地铁1号线、13号线全线通车运营,6号线一期2024年上半年开通,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加快建设,青岛经开区进入与青岛成为一体化发展的同城桥隧、地铁时代。同时,王台老工业区升级改造正在强势推进,一座新兴芯屏产业新城和新区北部新城初见雏形;凤凰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环绕左右;青岛国际啤酒节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啤酒盛会……一座集山、海、岛、滩、湾和居、业、学、养、游于一体的“城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现代化文明和谐新城区已然形成,先后获评中国生态(人文)宜居规划建设示范区,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进入新时代,在这片改革的热土上,青岛经开区的建设者从未躺在功劳簿上求安逸,新一代青岛经开区人亦循着前人的坚定步伐,砥砺奋发、笃行不怠,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未来,谋求更高层次的跨越,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李子晨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