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德阳经开区: 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时间:2024-04-09 13:52 作者: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近日,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四川省2023年高新区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首批(10个)激励园区,为砥砺发展的精彩画卷再添一抹亮色。

成立于1992年8月的德阳经开区,2010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三十余载风雨兼程,德阳经开区收获的一项项荣誉都是其锐意进取的见证:获评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园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目前,德阳经开区已聚集形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1+1”先进制造业集群,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68家,其中百亿级企业4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4家。

当前,德阳经开区正锚定全面建设两千亿级现代化一流国家级经开区的目标,加快打造一流产业集群、培育一流创新能力、建设一流现代新城、营造一流发展环境,努力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园区经济迈上新台阶。

 

着力壮企韧链强群

筑牢夯实工业大盘

国机重装、中国二重联合申报的“800MN大型模锻压机”项目荣膺2023年中国“好设计”金奖,东方汽轮机“50MW重型燃气轮机”项目荣获2023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东方风电自主研发的18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东方电机参建的白鹤滩水电站获评“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多个重大项目获全球、全国荣誉,成为德阳经开区制造业“硬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

作为中国装备科技城的核心承载地,德阳经开区正加快建设德阳大学科技园,设计“一园八岛”空间布局,规划科技研发岛、中试孵化岛、创智服务岛等,打造创新策源高地。目前,德阳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区首开项目已基本建成,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一道新能源等高校院所和企业也已签约入驻。同时全面融入天府实验室体系建设,旌湖实验室正式运行,着力建设功能融合、产业联动、空间联结的高端装备创新之城。

德阳经开区着力发展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加快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东方电气装备产业园,制定目标企业招引方案和存量企业培育方案,引进吉林德蕴、常州三维、腾华航材、江苏久钢等配套企业,累计总投资41亿元。在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德阳经开区精心打造了高端核能装备极限制造中心、世界最大化学链燃烧碳捕集示范装置、国内首个直流母线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11个示范应用场景,向世界传递德阳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的影响力。在德阳经开区,德阳三环科技有限公司尤为引人注目。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是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也是四川省、德阳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5G基站、物联网、智能手机、光通信、电子信息等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在高端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垄断,有效解决了国产电子元器件供应不足的难题。“德阳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迅猛发展,2023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96.1亿元,增长33.9%。”德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德阳经开区还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生命线”,坚持“项目为王”,把投资“油门”踩到底,成立招商咨询公司、驻深圳招商联络处,打好市场化招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揭榜挂帅招商等组合拳。2023年,德阳经开区签约引进总投资106亿元的中海信、105亿元的华西智能装备、50亿元的辽宁东盛、30亿元的德蕴电气等1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45亿元,是2022年的2.5倍。

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特色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画卷正在德阳经开区徐徐铺开。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顺腾机械提出亟待解决“卡脖子”产品——民用飞机高压换气活门的市场推广问题,三环科技表示应加速推进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市场推广应用……这些都是德阳经开区主动靠前服务,在“千人联千企”活动中搜集并通过多方协调为企业解决的难题,也是经开区多年来坚持上下一心当好“店小二”、为企业纾困解难的缩影。政策宣讲、企业家培训、主题沙龙等服务企业的活动,长期在德阳经开区如火如荼地开展。

“一流营商环境是先进生产力、核心竞争力,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德阳经开区对标成都营商环境5.0,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锚定“打造西部乃至全国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目标,推动“产业森林”茁壮生长,出台《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和德阳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十承诺”“十严禁”,明确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天候”服务,全力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以及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2023年1月,四川省启动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明确9个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区域,德阳经开区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经开区。德阳经开区积极推进省级下放权限承接工作及“放管服”改革工作,目前已累计承接省市区权力事项1000余项,基本实现“办事不出园”,上线“经开店小二”平台,推广“容缺预审”“告知承诺”审批模式,产业项目开工前审批不超过50个工作日。

德阳经开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抓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德阳协同改革先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经开区(物流港)片区、中德国别园区等开放平台建设,积极申报省级服务贸易特色基地,拥有美国百事食品、法国法马通、香港信义玻璃、香港维达纸业等外资外贸企业102家,“德阳造”产品遍及印度、巴基斯坦、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2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引进深圳一九八一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德阳跨境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培育跨境电商相关人才400人以上;举办海外企业及人才交流会、德国柏林全球智能制造峰会德阳经开区推介活动等,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四川英杰新能源有限公司被评为四川优秀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公司研制的新能源充电桩产品出口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在欧洲建成4000平方米的海外仓。2023年德阳经开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48.3%。

德阳经开区深化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建设,建立跨市域、跨层级、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实施合作项目109个,总投资2600亿元。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青白江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签订协议,形成成德两港“1+5”一体化运营模式,首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德)号国际班列。陆港公用型保税仓开仓运营,保税物流中心(B型)一期投入使用,启动新建铁路货运海关监管作业场所。2023年物流港黄许镇站实现货运量301.78万吨,同比上涨31.69%,开行国际班列51列,出口到波兰、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塑造现代城市形象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德阳经开区占据德阳主城区的半壁江山,也是一个产城高度融合的经开区。德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1992年成立至今,德阳经开区已由单纯的工业集中区蝶变为产业、城市、生态竞相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城市新区。

德阳经开区正全面融入成都、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推动“城南”变“南城”,扮靓“南大门”。推动“产城人”向“人城产景”营城逻辑转变,邀请城市规划设计机构,采取“城市设计+控规修编+片区开发”模式,先期启动以产业导入为主的二重以西重装片区综合开发,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巩固产业优势;实施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八角井片区、东河片区等片区综合开发,拓展生活、生态、商务等功能,重塑泰山南路、庐山南路、金沙江路等城南天际线;实施以产城融合为主的南湖路以南片区城市设计,规划建设上市企业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打造产城融合门户区。

同时,德阳经开区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旌湖两岸升级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街头绿地、特色街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开展商圈提质扩容行动,引入商业品牌“碧乐城”,完成五洲广场商圈提档升级,“名城·新天地”商业街开街,南塔美食街、嘉悦里开工;开展农贸市场两年提升行动,八角星坐标主体封顶,开工建设宏悦广场、旌南幸福里,新建10家便民菜店,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开展“蜀里安逸 悠然至德”促消费活动暨市花月季展、“幻夜星空”城市啤酒音乐节等一系列文旅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优质医疗,探索集团化办学路径,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5%;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厚植生态发展底色。

德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德阳经开区将加速城市南进步伐,着力打造产城深度融合、品质蝶变跃升、绿色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刘  明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