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之年,绵阳城市南主城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踩着改革开放的激越鼓点,绵阳经开区奋进20余年,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2012年2月,与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整合后增挂其牌子;同年10月,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
如今,总面积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余万的绵阳经开区已经成长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四川省优秀工业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示范基地,拥有四川省首批化工园区、国家级连接器中小特色产业集群,正向着“加快建成千亿园区、奋力挺进全国50强,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阔步前行。
把握产业发展大势
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绵阳经开区踩准时代节拍,迈好关键步伐,工业经济稳步提升,产业发展气势如虹,科技创新勇攀高峰,产业发展破茧成蝶,加快“西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设。
数字无言,却是最有力的见证——2023年,绵阳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0%,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
如今,“三箭”齐发、“双轮”驱动的绵阳经开区已然形成智能终端、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精细化工、电子元器件两大特色产业。
在智能终端产业方面,经开区围绕以智能终端整机及应用服务为重点,依托长虹空调、美菱冰箱、长虹激光、海立电器等重点企业,延长补齐产业链,提升智能终端产业能级。
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方面,经开区以新型膜材料、功能玻璃与新型光学材料、磁性材料为特色,依托东材科技、虹科创新、旭虹光电、金桥焊材等重点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应用领域,促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端化发展。2023年,经开区聚集规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企业26家。
在智能装备产业方面,经开区围绕以新能源汽车配件、中高端工业机器人为特色,依托华晨瑞安、玖谊源等重点企业,提升组合凸轮轴、新能源电池、充电组件等汽车零部件配套水平,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转型。2023年,经开区聚集规模以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企业25家。
在精细化工产业方面,经开区以精细化工、基础化工、节能环保为重点领域,依托利尔化学、美丰科技、禾大西普、同舟化工、日普精化等重点企业,推动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集约集聚发展。2023年,经开区聚集规模以上精细化工产业企业26家。
在电子元器件产业方面,经开区以高频高速、低损耗、小型化的光电连接器为特色,依托华丰科技、瑞可达、华丰斯密斯、华岩电子等重点企业,带动电子核心元器件产业企业集约集聚发展。2023年,经开区聚集规模以上电子核心元器件产业企业15家。
增强深化改革定力
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项目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绵阳经开区始终坚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要素保障,多措并举推动项目真开工、快建设、早达产、早见效。配合制定完成连接器和传感器、磁性材料、新型显示产业链工作推进行动方案,完善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绵阳经开区,项目专员已经成为重点项目的“标配”。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经开区建立“三级联系机制”,进一步深化区级责任领导、区级责任部门挂钩重点项目,并明确一批干部到各项目担任项目专员,从立项到建设,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要求项目专员与项目“零距离”。
绵阳经开区在加强园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久久为功,实施“一把手”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简化审批流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开放竞争市场秩序,让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培育和吸引更多经营主体扎根经开区发展,有效激发活力。
当前,绵阳经开区已认定有效高新技术企业81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169家;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68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2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6个,全部建成孵化面积可达100万平方米。经开区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成功组织12家企业通过“专精特新”申报,辖区5个项目进入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阶段,全年孵化招引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22家,经开区在全市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显现。
发展释放动力,改革催生活力。2020年3月,绵阳经开区因一场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火”了一把。打破身份、年龄、学历和“一编定终身”“论资排辈”等制约壁垒,经开区实施全员聘用制改革,实打实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环境,进而打造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干部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实现内部活力迸发。
全力提升城市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之城
以优美环境为依托,以道路改造提升、公园(广场)建设、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产业功能区标识完善等为突破,绵阳经开区大力开展城市环境提升行动,打造整洁优美、特色鲜明的良好城市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环境全面优化、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总面积达223万平方米。
目前绵阳经开区正在加快建设产城人有机融合的绵阳城南新城区。区内现有高等院校2所、民办普通高中1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6所,正在建设的绵中英才(三江启航)小学预计2024年秋季投入使用;各级医疗机构44家,以三甲医院标准建设的三江医院和市中医医院经开院区2024年建成投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医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城市消费娱乐场景日趋完善,汽车商贸圈集聚中高档汽车4S店40余家,涪滨路阅世格调街区、威尼斯格调街区和万达金街成为“网红”,食光哩、金楠天街等场景升级打造,汽车嘉年华、米粉节、音乐会等活动常态化举行,商贸服务业呈蓬勃发展之势。未来,绵阳经开区产业格局更大、商业环境更优、发展前景更加光明,一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正加快形成。
不忘初心锐意进取,砺行致远立己达人。当前,绵阳经开区正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深入贯彻“五市战略”,以“园区提质”“企业满园”为总牵引,加快建成千亿园区、奋力挺进全国50强,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一域之光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添彩。(刘 明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