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二十二载,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牢牢把握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四千四万”“一包三改”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标杆区”奋斗目标,全面开启惠山经开区建设新征程,推进“433”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向“高”攀升、向“新”提质,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变革为导向的特色发展之路。
降本增效,走出改革发展新路径。惠山经开区以“鲲鹏迭变”计划为纲,加快推动功能区建设,聚焦“五个统筹”,立足“一区三街”,加速形成要素集聚、优势叠加、产业融通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1+3>4”的发展质效,争当功能区改革的示范标杆。在此基础上,惠山经开区进一步完善“功能区+街道”管理体制,统筹推进区域整体规划和布局,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构建“1+8”国有企业体系,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统一化和市场化“四化”融合。
突破瓶颈,竞逐特色产业新赛道。惠山经开区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融合并进,深化同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合作,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特色,制定新时期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一园区一特色”,2023年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数字信息产业园、光伏和储能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并加快启动“建设生命健康岛、数字信息港、机器人智造园、新能源动力谷”四个特色新园区的专项规划,推进主导产业“焕新”与新兴产业崛起,抢抓布局未来产业赛道。经开区入选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获评《2022—2023年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蓝皮书》先进制造业示范园区。
盘活资源,开拓产业用地新空间。惠山经开区建立“老旧厂房升级改造数据库”,专班推动2亿元老旧厂房改造引导基金充分运用。通过“产业+资本+园区”旧改新模式,推动众多优质企业、重大项目、高端资源签约落地,引导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中。同时,探索“旧改+招商”同频共振新模式,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做大做强产业创新集群,以重大项目攻坚为引领,展现强链补链延链新作为,全力引进链上优质项目,加速提升龙头企业的本地化配套率。此外,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特色国际化,加快推动“无锡长安创新未来城“项目规划落地。
转型升级,积蓄创新引领新势能。惠山经开区积极打造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转型发展的“引领地”,链接长三角、大湾区等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优化高品质创新生态。引进天津大学无锡研究院,高标准建成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三室一中心”建设,全力打造长三角氢能谷。
同时,经开区加速推进江苏省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项目,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扎实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强“智改数转绿提”顶层设计,深化数字赋能增效;积极构建覆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的培育体系。目前,区内获评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86家,在无锡市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第一。
打造品牌,激活多元聚才新引擎。惠山经开区构建国际人才社区生活圈并启用专家楼、博士楼。升级打造“惠聚英才,开创未来”引才品牌,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深化与瀚海国际、寰球人才等一流人才机构的战略合作,有序推动市场化高端人才招聘录用。同时,探索以“人才基金”为牵引、打造“猎+投”模式,“引育留用”全链条发力,建立惠山经开区(硅谷)海外人才交流中心、沪惠引才工作站等人才飞地,形成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人才发展新生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强人才支撑。
重任在肩,惟奋斗者进,惟拼搏者强。未来,惠山经开区将坚持当好知重负重的奔跑者,强产业、谋创新、优环境,奋力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增创优势、赢得主动,向着“打造长三角独具魅力的国际化高端之城”的目标阔步迈进。(李 可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