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张家港经开区:“探路先锋” 激活产业发展“一江春水”
时间:2024-05-20 22:33 作者: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三十而立从头越!2023年,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成立30周年。

30余年倾心砥砺,奋进图强,这片曾经诞生张家港精神的土地发生了深刻变化:坚定当好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聚焦经济建设主责主业,抓项目、谋创新、促改革;心无旁骛谋产业竞争力,全力以赴强产业创造力,沿着“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化合物半导体”等新赛道,掀起了一股火热的“项目潮”;全力建设现代化特色产业创新集群,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积厚成势,产业内涵一路更新迭代,不断厚植“经济强”的基础优势,激活了张家港产业发展的“一江春水”,并发展成为GDP、规上工业总产值双双迈向千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


产业升级保持“进行时”

翻开张家港经开区的产业版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异军突起”,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引擎”。

2023年10月26日,国富氢能装备产业基地(三期)项目竣工,成为我国第一条技术自主、规模最大的高压氢瓶产线,与前期项目共同组成全国最大的智能化氢能装备生产基地。

氢能产业被视为没有“天花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不到8年,国富氢能的氢装备及供氢系统市场占有率跃居国内第一,成为江苏省新能源集群氢能产业链中的准“链主”企业。在国富氢能的“磁吸”之下,配套企业纷至沓来,张家港经开区的氢能产业版图快速扩张,“制氢、储氢、运氢、燃料电池”等全产业链加速形成。

循“新”出发,向“新”而行,张家港经开区牢牢抓住“链主”项目“牛鼻子”,加速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如今,这里已集聚光束汽车、盛虹储能、国富氢能、杉金光电、天兵科技等一批旗舰型、龙头型项目,涉及汽车、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重点产业、未来产业“链主”企业占张家港全市的半壁江山。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来到江苏朗信电气有限公司3800平方米的无刷电机车间,一条条白色机械臂高效作业,绝大多数的二维码打标、组装、测试等工序均由设备自动完成。借助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朗信电气整体自动化水平比肩国际同行,获得吉利、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鹏等众多整车企业客户的认可,并荣获“江苏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等诸多资质。

让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张家港经开区从“打造平台、树立标杆工厂、培育专业服务商”三个维度,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目前,经开区获评省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项目)4个、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1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2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9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同频共振,改变了张家港经开区最初以机械和纺织为主的产业结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之间,张家港经开区一步一个脚印塑造出区域产业特色。


创新驱动注入新活力

走进江苏东方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组装好的“铁柜子”映入眼帘,外观看似平平无奇,“肚子”里装的却全是“高科技”。公司总工程师李国栋指着其中一台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体生长炉电源,细数它领跑行业的性能指标。工业控制电源是高端先进产能材料生产环节的核心设备,过去被国外企业垄断;在创新驱动下,东方四通打破技术封锁,并瞄准产业趋势拓展应用场景,产品现已覆盖光伏、稀土材料、热处理、电子材料等新材料新能源行业。

要想创造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形成更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就要有更高的“创新浓度”。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张家港经开区广泛汇聚各类高端科创资源要素,以“创新链”之强托举“产业链”之优,实现“新兴产业与创新发展比翼齐飞”,走好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道路。

2023年10月29日,江苏天兵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将其自主研制的天龙二号遥二全箭,运送至位于张家港经开区的智能制造基地进行总装。该基地完全投产后,可年产30发液体运载火箭和500台火箭发动机。此前半年,由其研发的天龙二号液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开创了民营航天企业液载火箭首发即胜的历史,一举刷新7项航天纪录。

借助科技招商“一号工程”,张家港经开区加快招引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等潜力型项目,力争到2025年,引进科技招商项目超1500个,培育高企超400家。同时,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等大院大所共建中科纳米张家港化合物半导体研究所、张家港市集成电路产业促进中心等科研院所;建成沙洲湖科创园、华夏科技园、纳米产业园等超百万平方米科创载体,营造投资兴业的良好沃土。

深耕张家港经开区25年之久的“科创板新秀”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中央研究院,未来将打造研发总部及配套用房,匹配数字建筑互联网平台布局。新点软件相关负责人沈武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公司不可能持续蹦出‘新点子’。”


营商环境催生项目潮

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会在哪里生根。张家港经开区坚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放在利发展、利全局、利长远的突出位置,以精细化服务提升企业归属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构筑招商引资“强磁场”。

聚焦项目“极速投产”,让“投资最舒心”成为口碑形象。2023年7月,总投资306亿元的盛虹控股集团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开工。如此“大手笔”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5个月,可谓进度“神速”。其背后,张家港市级部门、张家港经开区职能部门组成两级专班,把时间精确到天、责任明确到人,给予全流程服务,赢得了企业的点赞。

聚焦企业“极简办事”,让“服务最贴心”成为亮丽名片。得知中鑫汽配(张家港)有限公司现有厂房无法满足后续发展,年内急需建设三期项目并竣工投产,张家港经开区主动安排人员,帮企业协调对接相关部门,促成项目一天内“五证两书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

聚焦客商“极致体验”,让“发展最安心”成为鲜明标识。13年前,海归医学博士王小良回乡创立苏州良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时,团队不足10人;如今,员工人数增长了十倍,还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服务全球300余家药企,营收超8000万元。“经开区一直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让我们能够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王小良说,今年年初,在当地协调下,公司在沙洲湖科创园租下一幢独栋小楼,踏上科研新征程。

采埃孚、麦格纳、中鑫、富瑞、东方四通等企业纷纷增资扩产,协鑫移动储能系统、深研半导体装备、德泰全钒液流电池、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核心部件等优质项目加速落子布局……越来越多的企业用实际行动为张家港经开区投下一张张“信任票”。

30余年来,张家港经开区以不到张家港市六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超三分之一的GDP,让“经济强”成为这方土地的鲜明特征和基础优势。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瞄准全国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张家港经开区铿锵再出发,以产业迭代锻造核心竞争力,赋予“经济强”更多时代内涵!(何芬兰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