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如皋经开区:特色产业风光无限好
时间:2024-05-24 22:42 作者: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现代化的生产车间、繁忙有序的研发团队……在位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势加透博洁净动力如皋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的澎湃气息扑面而来。

四年前,势加透博公司董事长张学锋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到如皋经开区氢能产业园。如今,在车用燃料电池空压机细分领域,该公司的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连续两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斩获第一,跃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势加透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如皋经开区精心打造的企业“梦工厂”以及助力企业家“逐梦未来”的不懈努力。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是未来产业领域大力培育的方向。创立于1992年9月、在1993年成为江苏省首批13个省级开发区之一、2013年1月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如皋经开区敢为人先,早在2010年便抢跑氢能产业赛道,规划建设了13万平方米的氢能专业孵化器和氢能专业加速器。

正因看好如皋经开区对氢能产业的长远布局,势加透博、笠泽制道等20多家优质氢能企业扎堆落户。如今,这个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的经开区也已成为产业创新的热土。

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发展赛道上,如皋经开区深知唯有创新才能破冰前行,积极策应国家“双碳”战略,在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领域深耕细作,并依托“链主型”企业,持续引领产业融通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扎根如皋经开区已二十余载,公司坚持抓创新,聚焦提质、扩能、增效,在产品研发、技术研发、自动化生产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从电力装备行业切入新能源行业,至今已投资成立6家企业,年研发费用达2.3亿元。目前,该公司旗下的全球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已落户如皋经开区,未来将承担起推动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重任。

作为中国商用车股比放开后新进入的外商独资商用车企业之一,斯堪尼亚全球第三个商用整车生产基地正在如皋经开区火热建设。以斯堪尼亚重卡产业链为基础,如皋经开区正在建设的中瑞(如皋)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区将以国际化、低碳化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集聚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经济高地。

强劲发展的活力既来自于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也源于集群企业的升级蜕变。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众多扎根如皋经开区的“老树”不仅发出了“新枝”,更“长出”了绿色增长的“新芽”。

威格(江苏)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以绿色环保为目标建设智能制造车间,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35%、产品质量瑕疵率降低31%;双钱集团(江苏)轮胎有限公司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实施技改扩产项目,为世界知名企业量身定制特种轮胎,抢先占领了内外销市场;江苏泰慕士针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厂33年的“不老秘诀”,就是持续通过推进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家“老外贸”也成功逆势突围,内销业务亦是蒸蒸日上。

一家家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入驻,一座座设备齐全的厂房加速建设,一个个实力硬核的智能车间相继涌现,涌动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活力,绘就着如皋经开区创新图强的生动图景。

雄心勃勃,“智”在必得。近年来,如皋经开区也实施了一系列激励创新的“硬核”措施: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形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年均100项;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引进省内外高端人才年均40人;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企业获批省级研发机构累计超过50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积极推进开放合作,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累计引进外国专家近百人。

向未来,创新不止、拼搏竞进。走过而立之年的如皋经开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创新为动能,以绿色为底色,大力发展新产业、全力布局新赛道,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实现新的超越。(李子晨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