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马鞍山经开区:强产兴业万象新
时间:2024-05-28 16:53 作者: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从成立之日起,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便承载了强产兴业、担当全市经济发展“核心引擎”的重要使命。尤其是2010年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马鞍山经开区不断强化招商引资、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逐步形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电子三大主导产业格局,拥有蒙牛乳业、汉马科技、蜂巢能源、正奇光能、泰尔重工、格力电工、海底捞食品等规上工业企业199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上市后备企业25家。

如何答好“加快发展产业”这一关系全局的命题?马鞍山经开区思路清晰,行动有力,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数字赋能 向优而行

在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数字指挥中心,工人们紧盯电脑和前方的蓝色大屏,根据大屏实时滚动的数据,对产线传达各项操作指令。

“通过数字指挥中心,我们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心积累的生产数据为企业提供决策和研发支撑,使产品质量、效率逐步提高,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泰尔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

泰尔重工的生动实践正是马鞍山经开区坚持把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抓手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马鞍山经开区持续用数字化打磨制造业基本盘,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工厂7家、数字化车间16个,市级智能工厂8家、数字化车间21个、数字化生产线5条。

 

创新驱动 向高而攀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创新。自晋升国家级经开区以来,马鞍山经开区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高”而攀,成效持续显现。

持续加快安工大省级大学科技园二期、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创新中心、北大东科半导体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与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车载光通信联合实验室”……近年来,马鞍山经开区一体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营造,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把“关键变量”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增量”。

截至目前,马鞍山经开区已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2家、省级7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今年一季度园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达20.8%。

 

开放合作 共享红利

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马鞍山经开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勇于探索,在开放合作中共享发展红利。

与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沪皖产业合作示范区;与上海青浦工业园合作共建马鞍山青浦工业园,目前已入驻项目13个……马鞍山经开区加速与沪苏浙创新链、资本链、技术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马鞍山经开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达263.5%,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久久为功 聚链成群

产业竞争力来自产业集聚度。马鞍山经开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定不移做大汽车首位产业,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电子三大主导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构建生态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汽车首位产业为例,马鞍山经开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集聚规上工业企业48家,产业规模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3,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同时,马鞍山经开区加速壮大蒙牛乳业、正奇光能、蜂巢能源、格力产业园等龙头企业,全力培育东科半导体、蓝黛科技、万宇科技、数字之光等专精特新企业,确保今年上半年实现预期营收目标,为全年赶超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春争日,夏争时。马鞍山经开区锚定“全面巩固提升千亿级发展成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目标,以“领跑”之姿全力冲刺,与时光竞、为发展拼,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不断跑出好成绩,一路出彩、一直精彩。

(洪剑儒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