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洛阳经开区:唱响创新发展主旋律
时间:2024-06-07 14:28 作者: 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历经三十余载春秋,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科创园”发展模式,围绕培育壮大风口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土地集约利用提升等重点方向,不断实现区域发展新突破,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联动创新区”“省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始终在洛阳经开区这片热土上回响。


改革赋能 激发活力

经开区既是改革的“试验田”,也是创新的“风向标”,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洛阳经开区突出专业化运营,持续释放改革发展动力活力,圆满完成“管委会+公司”和“三化三制”体制机制改革,以产业投融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产业投资孵化为主攻方向,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通过建立绩效薪酬、财政保障制度等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洛阳经开区实行扁平化“大部制”,探索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将原有的7个内设机构精简调整为5个,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从44岁降至3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由70%提高至96.6%,人员趋向年轻化、专业化,协同高效的工作风格更加凸显。


腾笼换鸟 土地生金

经开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亩均论英雄”则是评价经开区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在这一方面,洛阳经开区亦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一宗一卡”“一地一档”“一企一策”……洛阳经开区突出集约化利用,加快低效用地腾退盘活,实施“腾笼换鸟”战略。通过摸清低效用地底数、建好动态数据库、建立工业项目优选优育机制等,综合运用因地招商、府院联动、增资扩能、土地整理盘活低效用地2117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承载空间。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洛阳经开区围绕低效用地盘活实施的“六个一批”举措和为风口产业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的具体实践。相关举措已被河南省列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典型做法,并在全省得到推广。


聚链成群 集群成势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强则经济强。迈入新时代,洛阳经开区围绕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强化集群发展理念,着力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高成长性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按照“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科创园”模式,洛阳经开区围绕中航光电、洛轴控股、阿特斯等龙头企业,推动优质存量企业做增量。例如,大力发展光电产业,助力中航光电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按期竣工投产,民机与工业互连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推动阿特斯配套企业——吉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落地,不断延伸切片、电池、组件等全产业链;助力洛轴控股加快推进新能源装备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和汽车轮毂单元全工序智能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围绕龙头抓配套,建设中南高科、中蓝航空、浩德联东等中小企业科创园8个,新投产光电配套项目25个,集聚光电产业链配套企业210家。

通过“关联风口”,洛阳经开区近两年累计推动86家制造业企业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05个,其中,古城机械产值增加近四成,洛轴科技销售收入翻两番。累计打造“国家绿色工厂”“省级智能工厂”“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各2家。截至目前,洛阳经开区集聚企业超7500家,现有“四上”企业590家,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平台285个,高新技术企业198家,专精特新企业46家。

(李  可 综编)

本专栏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汇编成册出版,违者必究。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