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河北廊坊经开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创新发展提档升级
时间:2024-07-25 10:27 作者: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近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诺维汽车内饰件(中国)有限公司厂房内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汽车仪表板。在办结通关手续后,这批3万套汽车仪表板将陆续出口到特斯拉、奔驰等公司在欧洲、北美洲的工厂。“今年一季度,我们完成进出口额1.1亿元,同比增长50.47%,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诺维内饰公司总经理程健介绍道。

这只是廊坊经开区企业发展的一隅。

从1992年6月26日正式开始建设,到2009年7月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以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实措施、更优服务以持续发力。廊坊经开区以不足百分之一的市域面积贡献了超廊坊市七分之一的税收收入、五分之一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近三分之一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出口总额,近五分之一的实际利用外资。


“保姆式”服务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在服务企业方面,廊坊经开区可谓全心全意,实行“领导分包+保姆制”工作机制,党工委、管委领导干部对区内重点企业进行分包帮扶,针对企业需求和痛点难点问题逐条逐项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深度开展“走访解促”活动,为每家重点企业精心准备“综合服务包”,构建“量体裁衣”式服务工作体系。

今年上半年,已累计解决企业问题诉求173个,如通过召开专场政银企对接会,为佳佳供应链解决了2100万元银行贷款;经多轮协调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廊坊雄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热景(廊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有研国晶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公交站点问题。首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办公,最大限度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自项目审批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待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咨询服务248件,办理各类审批46件,提供主动帮办服务23次;组织10个部门召开项目专题调度会3次,协调帮扶7家企业解决问题15个。润泽国际信息云聚核港项目B区项目从提交申请到施工许可证核发仅用45天,刷新了廊坊经开区社会投资新建产业项目审批历史记录。


项目“加速度”  构建产业新体系

随着廊坊经开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园区的吸引力、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经开区集聚了7183家注册企业,其中,四上企业3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家,外资企业145家,世界500强企业47家(法人单位),基本形成了“1+1+4”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休闲文旅产业)。今年上半年,共签约或备案项目68个,总投资350.47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347.93亿元;提级成功央企三级子公司1家,引进央企四级子公司2家,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

“高质量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是扩投资、优结构、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廊坊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姚振辉说,全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高质量谋划、高效率推进,严格把好项目建设安全关,当好项目服务贴心人,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创新促发展  活力持续迸发

巨大的机械手臂精准无误地进行着精密配装,搬运机器人匀速穿行、运送生产物料,在廊坊经开区内的新奥动力科技(廊坊)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遍布每个角落,让人大开眼界。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廊坊经开区的优势产业,也是该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石。目前,在该区14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60余家企业从事高端装备研发与生产,涵盖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卫星应用系统配件等多种业态,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

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廊坊经开区快速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动能新优势不断聚集增强。

为了更好地把创新落到实处,廊坊经开区还积极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区内建有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理化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廊坊空间信息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廊坊绿色工业技术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四所两中心”国家创新院所。廊坊经开区拥有各类研发平台171个,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4家,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9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市领先。廊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标省级,优蓝国际、白话劳动法等国内知名企业入驻运营。柔性引才促进办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落地实施。今年上半年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河北省工业设计成果转化项目9个。

未来,廊坊经开区将继续唱响“全员抓招商、全力强实体、全面优结构、创新突破上项目”主旋律,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徐若滨 综编)

扫码关注中国投资促进会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京ICP备09043174号

Copyright@2006-2019 CCIIP.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